近年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贸易等工贸行业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是,工贸企业事故频发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数据显示,仅2022年,全国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冶金、有色等行业企业发生较大事故8起,特种作业事故264起,暴露出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如专业技术操作跟不上,新的管理模式存在漏洞,安全责任界定不明确。
新版判断标准将很快实施
让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更精准
为将新的风险隐患纳入判定标准,总结科学经验,形成防范体系,应急管理部对新的《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进行了修订,统一了概念认识,把握了判定尺度,从而以更加集中、科学、权威的视角看待重大事故隐患,督促排查力度,把牢安全关口。 目前,新标准已经通过审议,并将于5月15日正式实施。
确定标准的一部分
可能泄漏和积聚一氧化碳、砷氢、氯气、硫化氢等四种有毒气体的场所和部位未设置固定的气体浓度监测和报警装置,或监测数据未接入24小时有人值守的场所,或对可能存在砷氢气体的场所和部位未采取相同效果的检测措施;
制氢站、氮气和氢气保护性气体分配室、气体分配室等三类场所未设置固定可燃气体浓度监测和报警装置;
使用非水性漆调配室,且喷漆室未设置固定的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或通风设施的
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中毒危险的工贸企业未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或未落实 “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 “的要求,或作业现场未设置人员监控;
从以上标准可以看出,在相应的隐蔽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浓度监测和报警装置非常重要。 一方面可以对可能泄漏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进行及时检测和超限报警,另一方面可以系统地布置隐蔽场所的安全网,做到关口前置,提前预防。